惠施之谋的成语故事

拼音huì shī zhī móu
基本解释比喻兼听则聪,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才能明察善断。
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张仪欲以秦、韩与魏之势伐齐、荆,而惠施欲以齐、荆偃兵,二人争之。”
惠施之谋的典故
战国时期,张仪向魏王建议联合秦、韩两国去进攻齐、楚两国,而惠施则主张与齐、楚联合通好。二人各执己见,争执不下。魏王听群臣意见,群臣附和张仪。魏王不采纳惠施之谋而采用张仪的主张,结果招致失败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惠施之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缝衣浅带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今子修文武之道,掌天下之辩,以教后世,缝衣浅带,矫言伪行,以迷惑天下之主。” |
倒果为因 | 民意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:“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,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。” |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 |
物阜民安 | 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 |
丑声远播 | 《宋书·卢陵孝献王义真传》:“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 |
举重若轻 | 清 赵翼《瓯北诗话》:“坡诗不尚雄杰一派,其绝人处,在乎议论英爽,笔锋精锐,举重若轻,读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 |
神采奕奕 |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玩具》:“细视良久,则笔意透出绢外,神采奕奕。” |
目不斜视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都是目不斜视,俯首而行。” |
饱食暖衣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人之有道也,饱食暖衣,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。” |
漫不经心 | 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