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里长城的成语故事


万里长城

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

基本解释指我国长城。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。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。

出处《南史·檀道济传》:“道济见收,愤怒气盛,目光如炬,俄尔间引饮一斛,乃脱帻投地,曰:‘乃坏汝万里长城!’”


万里长城的典故

檀道济是南朝高平人。宋武帝北伐时,道济当先锋,仗打得很艰苦,占领洛阳时,抓了四千名俘虏。众将想杀了他们示威,道济说:“我们是来吊民伐罪的,怎么能滥杀无辜呢?” 全都放了,为南宋军赢得了民心。

宋文帝七年,南宋军在滑台受挫。文帝派道济去救援,在寿张大破北魏军,20多天打了30多场仗,终于進抵历城(山东济南)。这时滑台已经失守,而且道济部队的粮食没了,有人报告了北魏军,大家都很害怕。道济却不慌不忙,命令士兵夜里在大帐中用斗量沙子,在沙子上洒上仅有的粮食,这样量了一夜,第二天命令众将士身穿重甲南撤,自己穿着布衣,坐在马车上,谈笑自若跟在最后,南宋军安全返回。自此北魏军很怕他,士兵们用他的像来避邪。

后来文帝听信谗言把道济杀了。死时,道济瞪圆着眼,把头巾摔在地上,说:“你们不是在毁自己的万里长城吗?”

道济死后十四年,北魏军打到江北的瓜步。在一江之隔的石头城上,宋文帝感慨地说:“如果檀道济还活着,不会让他们这样的。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万里长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前因后果 梁 萧子显《南齐书 高逸传论》:“史臣曰:‘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琐相袭。’”
有约在先 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老夫人,这事本已有约在先,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,也是他的缘分了。”
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《盐铁论 本议》:“愿罢盐铁酒榷均输,所以进本退末,广利农业便也。”
当机立断 汉 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
肝胆欲碎
凤毛麟角 明 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 文》:“康对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凤毛麟角。”
慌里慌张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》:“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,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
喜新厌旧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,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。”
春山如笑 宋·郭熙《林泉高致·山水训》:“春山澹冶而如笑,夏山苍翠而如滴,秋山明净而如妆,冬山惨淡而如睡。”
过而能改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